研究中心现有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級高工1人,副研究員1人,碩士生導師1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1)漁業資源動態監測與評估。利用BDS信息化實時跟蹤監測系統,常年開展福建海區主要捕撈作業類型的生産動態和漁業資源動態實時數據采集、跟蹤監測調查、基礎生物學研究和資源量評估;(2負責任捕撈技術研究。長期承擔漁具漁法的調查和區劃研究、海區捕撈容量調查與評估、漁具和網目國家標准的制定、節能降耗漁具漁法改革試驗和推廣應用;環保型和高性能與功能性漁用材料研發;(3)海洋牧場建設技術研究與示範。長期開展福建省海洋牧場建設的規劃選址、生境營造、生物增殖和示範區管理等關鍵技術研究,在大港灣青嶼、南日島小麥嶼、诏安灣城洲島和三沙灣鬥帽島等地水域建設海洋牧場示範區(4)水産資源保護區的調查與選擇規劃。長期承擔重要經濟種類資源現狀和環境特點的調查研究,尤其是重要經濟種類的産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遊通道等水産資源重要生長繁育區域的調查與選擇規劃工作。(5)苗種增殖放流與生態修複技術領域。長期研究適宜的放流水域、放流種類、苗種規格、苗種容量,完善增殖放流技術體系;研究不同生態類型水域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與捕撈承載力;研究大型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對漁業資源的影響及生態環境的修複技術;研究不同類型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修複技術。2010年以來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和各項科技服務等共計60多項,先後有25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象山港、東吾洋中國對蝦移植放流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福建海區蝦類資源探捕調查及捕撈技術研究” 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福建海蜇資源變動和開發的研究”、“兩岸聯合開展台灣海峽主要漁業資源利用與養護”等7個項目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專家介紹
沈長春 男,1964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渔业生态修复,远洋渔业以及负责任捕捞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30多年。主持或爲主參與來自農業部、農業部東海區漁政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福建省科技廳、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等單位下達的科研項目30余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標准貢獻三等獎1項。在各種專業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2部。受聘爲農業農村部漁具漁法專家委員會委員,農業農村部漁業資源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水産學會海洋捕撈與漁業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福建省漁業行業協會遠洋分會顧問。
葉孫忠 男,1970年出生,副研究員,現任500彩票科研管理與對外合作部主任。主要從事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評估與管理、漁業生物學、海洋生態學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後主持與參加各類科研項目60余項,發表論文50余篇,參編專著7部,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蔡建堤 男,1972出年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渔业资源养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渔业管理制度完善、渔具渔法研究、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渔业资源评估、渔业资源信息化建设、渔业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渔场形成机制研究等方面。共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部)级和厅级重点课题20多項。先后在《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態學報》和《水生生物學報》等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正式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2部:《福建海區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福建省捕撈漁具漁法與管理研究》,多次參與福建省科技廳項目評審,參與國內一級學報刊物論文審稿。1996年以來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廈門市科技進步獎2項。
|